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为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确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立足于帮助大员工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帮助大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员工的理论素养,帮助员工提高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要求史论结合,以论为主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即从整体上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轨迹。
2、在教学中,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切实保证理论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在教学中,要求教师要突出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功能,不把主要力量放在介绍“是什么”的知识层面上,而要把教学重点放在“为什么”的理论层面上,突出课程的理论性。
4、在讲授中注意正确处理理论与政策之间的关系
5、要增强课程教学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努力使之成为对员工有吸引力的课程。
三、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四、参考教材、参考书目及主要期刊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首席专家吴树青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参考书目及主要期刊:
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会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总是的决议》《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中共中央宣传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1995年版。
3、江泽民:《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毛泽东选集》1~4卷。
5、《邓小平文选》2~3卷。
6、《江泽民文选》1~3卷。
7、中共中央宣传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03年6月。
8、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2003.7.1。
9、《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003.10.14。
10、《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2004.9
1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2006.6.30。
12、中共中央宣传局:《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6年版。
13、《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4、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5.12.31;
15、《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的决定》2006.10;
16、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1月30日。
17、《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
18、《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
19、推荐教学网站: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网http://www.dxpllyj.net.cn/
安徽省思政网
五、开课基本手段及课件
本课程开课基本手段为课堂讲授,部分内容可选用多媒体教学。同时辅有32学时实践环节。
制定单位: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
执 笔 人:梁华平
审 核 人:王苏喜
批 准 人:田亮
制定时间: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