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优化教学内容
(1)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引进课堂,如十八大精神进课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等。
(2)坚持将中央最新决定、决策、有关精神和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最新探索以及任课教师自身学习和研究的成果带进课堂,确保教学内容的及时性、前沿性和鲜活性。
(3)不断探索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方法、形式等,增强课程内容的吸引力。
2.依托学校与我部资源,拓展教学渠道
邀请省内外、国内外知名学者、成功人士举办讲座或学术报告。
鼓励我部有研究专长或参加国内外访学、学术会议的教师举办讲座或学术报告。
3.优化教学手段
(1)读:引导员工读原著,提倡员工阅读哲学社会科学的相关论文。 (2)听:除课堂听课外,听讲座、听报告、听演讲。 (3)看:观看与课程相关的录像片、资料片。 (4)走:走出课堂,搞课外调查研究。 (5)谈:通过课堂辩论、讲演等形式谈体会、谈心得,活跃课堂气氛,师生互动。 (6)写:指导员工写读书心得体会、调研报告和科研论文。
4.创新教学模式
不断探索增强课程吸引力,提高员工满意度的教学模式,近两年经过不断的思考与探索,正在实践“问题意识”与“问题逻辑”教学模式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5. 激活考试机制
本课程改革“死记硬背”的传统考核方式,探索实行5+3+2的考试方式来综合评定员工的考试成绩,改变了以往一次性考试带来的偶然性弊端,能全面准确反映员工的学习水平,更能调动平时学习的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