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一、单选题
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问题是(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消灭贫穷和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D.巩固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
2.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
A.开拓创新 B.优秀人才 C.科学技术 D.先进生产工具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A.发展生产力 B.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C.反对和平演变 D.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4.下面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错误的一项是( )
A.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B.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
C.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已提出的概念
D.第一次从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5.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新判断是(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社会和谐
6.邓小平三步走战略首次被写入党的正式文献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届六中全会 C.十三大 D.十四大
7.习近平第一次提出中国梦是在( )
A.十八大上 B.十八届三中全会上
C.2012年参观复兴之路展览 D.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后
8. 下列对“小康”一词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小康”最早出自《诗经》 ②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建设目标
③它是毛泽东同志首先提出来的 ④它是我们当前的共同理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发展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因为( )
A.发展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
B.发展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要求
C.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和实现国富民强的要求
D.发展决定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10.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在于 ( )
A.实现共同富裕 B.不存在两极分化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消灭剥削,消除阶级
二、多选题
1、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包括( )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社会建设 D.文化建设 E.生态文明建设
2、社会主义本质是(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 社会和谐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E.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纠正了( )
A.以往片面强调发展生产力,忽视生产关系变革的片面倾向
B.以往忽视发展生产力,片面强调生产关系变革的片面倾向
C.以往脱离生产力抽象谈论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片面倾向
D.以往脱离生产关系抽象谈论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片面倾向
E.以往既忽视生产力又忽视生产关系的片面倾向
4、中国梦的科学内涵是( )
A.国家富强 B.民族振兴 C.人民幸福 D.社会和谐 E.经济发展
5、十五大在邓小平三步走战略的基础上,把第三步战略细化为:
A. 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C. 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D. 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进入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三、简答题
1、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2、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3、社会主义本质中生产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的关系。
4、如何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科学命题?
四、辨析题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2.实现中国梦是国家的事,与我们大员工无关。
3.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就是社会主义。
五、论述题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结合实际说明怎样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参 考 答 案
一、单选题
BCACDCCAAA
二、多选题
1.ABCDE 2.ACE 3.AD 4.ABC 5.ABC
三、简答题
1.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答:党的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式的新变化,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 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答: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包括三个层面:第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从生产力的角度来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手段和基础。第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这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前提和根本保证,是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第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从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和根本目标角度来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运动的结果。
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理论特点: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发展,富有鲜明的创新性。第二,紧密联系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实际,具有突出的实践性。第三,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手段和目标、过程和结果的有机统一,蕴含深刻的辩证性。
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具有重大意义,第一,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内在属性,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第二,这一科学论断明确了判断社会主义的客观标准,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三,这一科学论断进一步剔除了社会主义认识中的空想成份,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3.社会主义本质中生产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的关系。
(1)在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生产力目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这两大目标是互为条件的。
(2)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条件的。如果经济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那么无论用什么办法进行分配,都无法实现共同富裕;如果企图立即实现消灭剥削和同步富裕,搞平均主义的分配政策,必然使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经济发展受到挫折,带来共同贫穷。因此提高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物质基础。
(3)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又是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条件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只能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去发展经济,始终避免两极分化。如果不坚持社会主义,搞两级分化,生产力既得不到解放,也得不到发展。
4.如何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科学命题?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中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命题,这个命题贯穿在邓小平的全部理论之中。
(1)“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邓小平站在时代的高度,对时代特征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在和平与发展问题上,邓小平认为和平是发展的条件,发展是实现和平的出路,“越发展和平的力量越大”,因此,发展问题是核心。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越发展,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就会越大,对世界的和平和稳定的贡献就越大。发展是硬道理是一个带时代性和国际性的命题。
(2)只有发展了,人们才能拥护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主义才会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人民才能从内心里拥护社会主义,才能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
(3)只有发展,才能解决中国所面临的所有问题。中国要解决的问题千头万绪,对外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对内要尽快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还要实现国家统一。这些问题,都依赖于中国的发展。
(4)中国要善于把握时机,加快发展。中国过去丧失了发展的机会,一直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状态,现在要加快发展。邓小平曾提出,中国经济发展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四、辨析题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答:此观点正确。因为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不断发展生产力,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是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一种社会制度是否优越,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迅速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贯穿社会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决定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2.实现中国梦是国家的事,与我们青年大员工没有什么关系。
答:此观点错误。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其中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是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人民万众一心的努力,涓流汇海、聚沙成塔,中国力量就是13亿人心往一处使,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脚踏实地依靠全体人民的创造性劳动,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表达的不仅是一种美好的前景,而且它有要求现实的行动。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包括我们当代的大员工,更是要体现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3.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就是社会主义。
答:此观点不完全正确。其中前一句是正确的,后一句是不准确的。从前一句来看,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是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所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是正确的。从后一句来看,当今世界,由于历史等原因,最富裕的是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众多国家和少数社会主义国家并不富裕,甚至处于不同程度的贫穷状态。目前,社会主义还处于不发达状态,还不富裕,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所以,后一句不准确。
五、论述题
马克思曾经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生产力中包含科学的论断,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科学技术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1953年,毛泽东就提出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等重要论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其丰富的内涵,第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要发展生产力,必须注重发展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第二,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飞轮。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